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?
我國古代把九叫做“陽數”,農歷九月九日,兩九相重,都是陽數,因此稱為“重陽”。 重陽節,又稱“踏秋”,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,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。下面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?
1、吃重陽糕
重陽節要吃重陽糕,這是一種以米粉、豆粉為原料,外加栗子、杏仁等作為餡,制成的糕點。為增加美感,人們將重陽糕制作成各種顏色的糕點后,會在糕點上撒上桂花。
2、登高、插茱萸
重陽節又叫“登高節”,古人認為,重陽節也是一個不吉之日,登高、佩戴茱萸能夠躲避兇邪、消除災難。
3、賞菊、飲酒
每年的重陽節恰逢是菊花盛開的金秋,詩人陶淵明以愛菊、詩酒出名。于是,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賞菊、宴飲暢談,故重陽賞菊、品酒的風俗由此而來。
4、拜祭祖先
珠三角地區有著重陽節祭掃祖墓、紀念先人的習俗,而福建沿海地區不僅有“三月小清明,重陽大清明”之說,而且每年九月初九也是媽祖離世的日子,信奉媽祖的人們也紛紛到媽祖廟祭祀、拜拜以求得庇佑。
5、艾葉水洗澡
在重陽節,海南的部分地區還存在著用艾葉水洗澡的風俗習慣,有除去身上的兇邪的寓意。
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,到了唐代,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,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。重陽與三月初三日“踏春”皆是家族傾室而出,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“避災”,插茱萸、賞菊花。
返回列表